国际快递多少天-城市绿色智慧物流内涵
连接世界万物,实现物物互联是物联网的最终目的。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收人水平不断提升,有车族的人数越来越多,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愈发严重,且城市交通情况瞬息万变。在现代城市配送过程中,如何将物品及时准确地配送给客户是一大难题。在物联网技术与实时通信系统的作用下,配送车辆之间可实时通信,以做到快速配送、准时配送。为此,物流企业可以在配送车辆中安排主车辆和附属车辆,主车辆和附属车辆可以实时通信,主车辆接受指挥中心的调配,根据交通情况实时调整运行线路。
在接收到线路调整指令后,主车辆指挥其他附属车辆优化道路选择,实现准时配送。如果在配送途中主车辆与配送管理中心失联,主车辆就可以自行根据实时路况选择合适的配送线路,指挥其他的附属车辆按照最优线路配送货物,让货物实现准时配送。在这种情况下,主车辆必须拥有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和与附属车辆通信的能力。物联网及其他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让城市快速配送有了实现的可能,对未来的城市配送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使城市配送效率大幅提升,
使城市交通拥堵情况下的物流配送难题得到了妥善解决。继互联网之后,物联网必将再次引发一场世界级的信息革命。所以,我国当下要紧抓这一机遇,重点发展物联网技术,构建协调统一的物联网标准,推动物联网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为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物联网在物流行业的应用有着广阔的前景,但过程比较曲折。
国际快递多少天-相关物流信息(1)
DHL被称为最懂得中国的国际快递市场,国内快递市场不合适
闯荡了7年,最后还是没有闯荡出名堂来,尽管它有着赫赫威名。难道这个江湖不识英雄只认草莽?这是国际快递巨头DHL的困惑。
2011年7月2日,中外运敦豪将旗下的3家国内快递公司的全部股权转让给深圳市友和道通实业有限公司。中外运敦豪是由外运发展、DHL(德国敦豪)各出资50%成立的合资公司。这意味着,四大国际快递之一DHL将暂时撤出经营了7年之久的中国国内快递业务。
“中国优先”战略
对于DHL商业模式在中国遇到水土不服,有业内人士认为,市场定位偏差,行业环境与政策因素变化,无法适应市场需求以及照搬国外解决方案是其退出国内快递市场的主要因素。
在DHL与FedEx(美国联邦快递)、UPS(美国联合包裹)以及TNT(荷兰天地)四大国际快递中,DHL被称为最懂得中国的国际快递巨头,它一直选择国有的外运发展作为合作伙伴,这也使其早在2004年率先获得外资快递经营国内快递业务的牌照,可以经营以包裹为主的国内快递业务。彼时,其他3大巨头距离进入觊觎已久的中国国内快递市场还遥遥无期。
此后几年,DHL在中国的业务顺风顺水,2006年还出台了一系列“中国优先”政策,足见中国市场在其全球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2009年,中外运敦豪收购了上海全宜快递有限公司、北京中外运速递有限公司和香港金果快递有限公司3家公司的100%股权,整合后以“中外运全一”的名称开始开展国内快递业务。中外运敦豪计划在两年内新建13个转运中心,将服务范围从国内的662个城市扩大到800个城市。
当时的DHL亚太区首席执行官唐睿德曾自信地表示:“中国消费和居民收入在提高,快递业务已变得更具吸引力。我们的战略是成为亚洲和中国规模最大的国内业务参与者。”
陷入价格战漩涡
然而国内快递业务市场早已是一片红海,3000多家民营快递企业占据着80%以上的市场份额。民营、国有、外资形成三方竞争格局。
价格战是生存的唯一利器。而这方面民营企业在经营上的灵活性与快速反应远非外资企业可比。与国内民营快递公司相比,DHL的成本要高很多。民营企业规模比较小,管理成本相对较低;除此之外,劳动力成本差距也很大。在DHL,大学本科毕业生入职起薪为月薪3000~4000元;而民营公司中最大的顺丰快递对员工学历只要求大专,月工资水平在2000元左右。
DHL的体制并不能支持中外运敦豪的飞速发展。中外运敦豪一直想学习国内的民营快递公司,即用网点来拉动业绩。然而DHL的德式管理非常谨慎、中规中矩。DHL的投资行为必须得到股东的认可,而快递则需要在短期内进行大规模投资,这种体制上的滞后和矛盾,最终让中外运敦豪采取分步投资的策略,而“中外运全一”业务量短时间内无法大量增加,直接导致了公司的亏损。
管理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的居高不下直接导致服务价格的高昂。以两公斤物品为例,从成都快递到北京,中外运敦豪需两天时间,价格为135.85元;即便是后来“中外运全一”,价格也要50元左右;而其他民营快递公司需3天时间,便宜的20元就能搞定。而且,中外运敦豪也无法保证两天内一定送到,这家公司在世界各国之间有自己的专机穿梭往来,但在中国国内只能依托商业航班,看人家的脸色。
然而,高速发展的中国国内快递市场让外资快递仍认为值得投入。根据《2010年快递市场监管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快递市场业务量达到23.4亿件,同比增长25.9%;收入达到574.6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国内快递业务收入356亿元,占比62%。
整合“中外运全一”也表明DHL在市场份额面前愿意牺牲利润,以更适合中国市场的价格来抢占市场。其实,不仅是DHL,另一家获得国内快递业务牌照的外资快递FedEx 2008年先后数次价格跳水,最终与民营快递的价格持平。通过价格战,其在中国内地、国际业务量上的比例已经达到5∶5,但收入比却是2∶8.
这是一场比拼耐心的较量,谁能熬到最后,谁就能笑到最后。一直在高端市场竞争的外资快递,在国内快递业务这个低端市场上,即便出现资源优势错位,服务定位偏差也在所不惜。
最后的信心被摧毁
然而,游戏规则的改变摧毁了DHL坚持下去的信心。
2009年出台的新《邮政法》规定,外商不得投资经营信件的国内快递业务。2010年,合资企业被纳入新《邮政法》规定的“外资企业”范围,使得中外运敦豪及其子公司不能经营信件业务,而很多外资公司为了文件保密的需要愿意选择DHL的服务,这是“中外运全一”最有竞争力的领域。因此,这一政策导致“中外运全一”损失了35%的快递业务。
截至2010年末,“中外运全一”名下3家公司累计亏损约9923万元。而到了2011年3月末,上述3家公司合计资产总额约2.17亿元,合计负债总额约3.47亿元。连续地亏损终于让中外运敦豪沉不住气,开始甩卖股权。在解释出售股权的原因时,中外运敦豪表示:“鉴于目前国内快递业务竞争过于激烈,外资快递公司缺少成本上的优势。经过一年的摸索经营,中外运敦豪国内快递业务的亏损没有改善的迹象。董事会经过综合考虑,计划将投资重点和业务拓展重新集中到中国的国际快递业务方面。”
亏损的背后,除了业务量不饱和,还存在管理和文化融合的失败,DHL对收购的民营企业管理失控,造成成本高企。
在收购3家公司后,DHL安排了3位香港籍高管进入“中外运全一”,这3人高达千万的年薪由合资公司和DHL三七分担。这招致原来快递公司上下员工的不满,出现连人带业务“集体出走另立门户”的情况。
由于监管不力,快递业务里最忌讳的“飞单”现象也在“中外运全一”屡禁不绝。甚至形成“飞单”产业链——两地分公司各环节的业务员串通,订单收入计入私下成立的公司,订单本身依然利用“中外运全一”来负责传送,即成本由“中外运全一”承担,收入却不知去向。
对于这样的商业环境和有悖商业道德的行径,DHL高层管理者目瞪口呆之余,却又束手无策。
无法应对市场需求
如果说行业环境和政策因素是DHL无法改变的话,那么无法应对市场需求的调整却是DHL自身的问题。
汉森世纪供应链管理咨询公司副总经理黄刚认为,在中国快递市场,电子商务的发展带动了整体物流体系需求的突飞猛进。所有的电子商务的企业,不管是京东商城、当当,还是卓越,都是以自建物流体系为核心,然后选择性地培养自己的配送体系,而并非完全包给DHL或者是EMS这样的物流公司来合作。这种市场需求的变化让DHL等国际知名快递企业在中国国内快递市场找不到合适的市场空间,至少说找不到很大份额的市场空间。
实际上,在做出退出国内快递业务决策的半年前,DHL曾全力开拓中国某大型制造业整体第三方物流大项目,由于对中国本土化企业对物流的需求存在理解上的偏差,其提供的解决方案,对于与中国企业需求和中国市场相结合的个性化、本土化也出现偏差,最后无果而终。
这印证了一点,试图把国外的解决方案拿到中国来运营是不合适的,而且在成本上、效益上、环境约束上,都会出现很大挑战。DHL在中国国内快递市场上遇到的水土不服问题,是其追求的目标跟中国的市场出现了偏差的问题。
国际快递多少天-相关物流信息(2)
城市绿色智慧物流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有效解决城市发展带来的与环境有关的负面问题。在满足城市发展需求上,它比其他方式更有利于环境保护、节约资源,更快速、更安全、更高效地促进物资在城市的有效流动。本节主要描述了城市绿色智慧物流的发展过程及内涵,并分别从绿色化、智慧化两个层面分析其主要特性。
城市绿色智慧物流的发展过程
从现代物流发展过程和国际物流发展过程两条路径,分别介绍城市绿色智慧物流在时间维度上的大致发展历程和重要、标志性事件,将两者进行对比,发现都趋向于绿色智慧物流的趋势发展。城市绿色智慧物流的起源及发展。
现代物流发展过程
20世纪60年代,随着环保意识的觉醒,人们开始有了绿色的概念,绿色消费运动的兴起,促进了绿色物流的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绿色物流的概念进入学术界,从此开始正式研究绿色物流。1992年世界环境日确定,国际组织展开了许多环保方面的国际会议,签订了许多环保方面的国际公约与协定,在一定程度上为绿色物流发展铺平了道路。Dieter Uckeiman 于2008年归纳总结出智能物流的基本特征,2009年IBM提出了建立一个面向未来的具有先进、互联和智能三大特征的供应链,智慧物流随之产生。
国际物流发展过程
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中的商业配送体系初步形成,城市绿色物流初具维形,从此环境成为国际物流规划的影响因素之一。1996年《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条例出台之后,各省市陆续建立绿色包装协会等,城市绿色物流不断发展。2009年12月,中国物流技术协会信息中心、华夏物联网、《物流技术与应用》编辑部联合提出与智能物流极其相似的“智慧物流”的概念,在这之后,许多专家学者也提出了自己对智慧物流的见解,智慧物流发展迅速。2014年开始推广电动物流车,城市绿色智慧物流发展形势大好。
城市绿色智慧物流的概念
通过对城市绿色智慧物流起源及发展的研究,结合国际物流、绿色物流、智慧物流的理论研究,对城市绿色智慧物流的定义是“以提高国际物流系统运行效率和降低国际物流活动对环境影响为目的,以绿色化技术、协同化技术、智慧化技术为支撑,提升国际物流的基础设施、运营管理及资源利用水平,保证国际物流各环节的无缝衔接及智能管理,实现国际物流全过程自主可控,最终达到国际物流高效性、可持续性、自适应性的目标”。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